|
中指研究院调查显示,近四成房企对2026年融资环境持乐观态度,而金融机构则更为谨慎。八成以上受访者支持成立国家信用资金机构收储存量房和土地。政策松绑与城市更新成为市场回稳的关键举措,超九成受访者预计商品房销售面积将下滑。 近期一项针对房地产行业的深度调研揭示了业内对未来发展的关键判断。在北京举行的闭门研讨会上,来自房企和金融机构的代表就行业走势和政策期待展开了激烈讨论,呈现出既存在共识又充满分歧的复杂图景。 房企融资预期现分歧:谨慎乐观与持续悲观并存 调查数据显示,房企对2026年融资环境的预期出现明显分化。约百分之四十的受访企业持乐观态度,预计情况将略有好转;而超过一半的房企则认为变化不大。值得注意的是,金融机构的态度更为保守,百分之四十四的金融从业者预测融资环境将继续恶化。这种预期差异反映出当前市场参与主体对风险承受能力和行业前景判断的显著不同。作为行业观察者,我认为这种分歧恰恰反映了房地产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的典型特征,各方都需要更理性地看待市场波动。 政策支持呼声高涨:八成支持成立专项救助基金 在政策建议方面,成立国家信用专项基金获得压倒性支持。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受访者赞同通过该机构加大存量房和土地收储力度,并向系统重要性房企注资。房企和金融机构在这一问题上展现出罕见的一致立场,分别有超过百分之六十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支持"。这种高度共识表明,行业普遍期待更强有力的政策干预来稳定市场。从专业角度看,这种诉求确实有其合理性,但需要警惕可能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如何在救助市场与保持纪律之间取得平衡至关重要。 市场调整持续深化:销售面积与价格双降成共识 绝大多数受访者预计2026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将下降,其中百分之六十四的房企认为降幅会超过百分之五。价格预期同样悲观,所有房企受访者均预测住宅成交价将下跌。金融机构中更有百分之六十七预计跌幅超过百分之五。这些数据清晰地描绘出一个持续调整的市场图景。作为业内人士,我认为这种预期既反映了当前市场的实际情况,也可能形成自我实现的预言,需要政策制定者予以充分重视。 面对持续的市场调整,房地产行业正站在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调查结果显示,业内对短期前景普遍持谨慎态度,但对中长期发展仍保持基本信心。政策制定者需要平衡短期维稳与长期改革的关系,既要防范系统性风险,也要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