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指研究院调查显示,房企对2026年融资环境预期相对乐观,近四成认为会略好于今年,而金融机构则更为悲观。八成以上受访者支持成立专门资金机构收储存量房和土地。多数受访者认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价格将继续下跌,市场回稳仍需1-3年时间。 房地产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各方对市场走势的判断出现明显分歧。中指研究院调查揭示了房企和金融机构对2026年市场预期的显著差异,为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房企融资预期谨慎乐观 金融机构态度相对悲观 调查数据显示,近百分之四十的房企受访者对2026年融资环境持乐观态度,认为会略好于今年。这一数据反映出开发企业在经历长期调整后,对政策环境改善的期待。相比之下,金融机构的看法更为保守,超过百分之四十的银行和投资机构认为融资环境将继续恶化。这种预期差异可能导致未来房地产信贷投放的进一步分化,值得部门关注。 政策支持呼声高涨 存量盘活成关键突破口 引人注目的是,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受访者支持引入国家信用成立专门资金机构,加大存量房和土地的收储力度。这一数据充分说明行业对系统性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从实际操作层面看,通过专业机构盘活存量资产,既能缓解房企流动性压力,又能稳定市场预期,可谓一举多得。值得注意的是,房企更关注限购政策松绑,而金融机构则倾向于通过城市更新创造增量需求,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市场主体在利益诉求上的微妙区别。 市场调整或将持续 价格下行压力犹存 调查结果还显示,超九成房企认为2026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将继续下滑,所有受访房企均预期住宅价格将出现不同程度下跌。这一预期与当前市场走势基本吻合,表明行业已普遍接受调整将持续较长时间的现实。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超过百分之六十的受访者认为市场回稳需要1-3年时间,这一判断为各方制定中长期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总体来看,房地产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调查数据既反映了市场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揭示了可能的突破方向。未来政策的精准施策和市场主体的主动调整将成为决定行业走向的关键因素。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