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新闻网11月27日讯(记者 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龙目,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产业政策处副处长、三级调研员郁小宇出席活动并致辞,山东省工业设计协会执行会长蔡建宁,青岛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王杰,青岛市工业设计协会秘书长赵博一同出席活动。
成果丰硕 彰显设计力量 作为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新兴生产力,工业设计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引擎。一直以来,青岛对工业设计高度重视,将工业设计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优化融合发展环境,搭建创新创意平台,集聚高端设计人才,制造业设计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截至目前,青岛市累计培育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0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57家;累计获得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13项,获得红点奖、IF奖等国际工业设计大奖超400件。2024年,青岛进位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第6位,充分诠释“工赋青岛・智造强市”的深刻内涵。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磅环节,相关领导嘉宾共同上台,正式启动2025年青岛设计节,寓意青岛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汇聚创新资源,推动艺术设计与科技、文化、产业深度融合。 活动现场,2025年第八届“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颁奖仪式举行,包括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海信集团工业设计中心、北京汽车制造厂、中国海洋大学在内的金、银、铜、新星奖各组获奖代表分别登台获授。 据了解,本届大赛为首次面向全国征集作品,经过初评、终评,最终产生15个金奖、30个银奖、55个铜奖、50个新星奖作品。这些作品充分展现出当前工业设计领域的前沿理念与创新活力,融合科技与产业需求,兼具审美价值与应用功能。 自2011年青岛举办首届“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起,15年来,大赛遴选出大量优秀工业设计作品,促进青岛工业设计水平不断提升,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专家云集 智见设计未来 在主旨演讲环节,多位专家围绕工业设计前沿话题展开深度分享,为青岛工业设计注入智慧动能。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设计学学科学位委员会主任孙守迁以《设计5.0: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为题进行演讲。孙守迁强调场景对赋能产业的重要性,他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的产业竞争,早已超越单一技术创新的比拼,更是对包括场景整合、专业创新、商业洞察等整个工业生产体系综合驾驭能力的考验。 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张明以“人工智能下的艺术智性结构:英雄主义的解构”为主题,带来启发性观点。在他看来,在AI算法深度融入创作领域的当下,传统艺术与设计创作所依赖的专业壁垒正被逐步打破,“人人皆是创作者”的愿景已成为现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汪建松聚焦艺术与科学协同创新发展,带来题为《艺术·科学·创新》的精彩演讲。汪建松表示,在新的发展周期,清华青岛艺科院将应运成为清华大学与青岛市深度战略合作的桥头堡,成为青岛市乃至山东省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柱。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重庆市首批十大工业设计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夏进军围绕“工业设计人才培养”进行分享,他表示,工业设计人才的培育需要“校-政-企”三方合力,唯有如此才能培育出既懂设计创意,又适配产业、社会需求的设计人才。 青岛软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橡塑科技事业部副总经理李建龙、青岛易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资深工业设计师于海洋则分别结合其金奖作品,讲述了设计背后的理念创新与实践突破。
多元展览 呈现创新生态 作为2025年青岛设计节的成果展示窗口,大会现场特别设置了工业设计创新成果展,集结七大主题展区,将产业实践、国际视野、文化传承、人才培育与未来探索深度融合,为与会者打造一场兼具专业性与观赏性的设计盛宴。 其中,2025年第八届“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创新成果展重点呈现大赛评选出的优质作品,覆盖产业装备、交通工具、智慧生活、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从优化生产效率的工业装备设计,到贴近民生的消费产品创新,每一件成果都充分展现了当前工业设计领域的前沿理念与创新活力。 “艺科融合·质创未来”国际作品展打破地域界限,汇聚全球多地设计师的前沿佳作,中国风格艺术设计作品展呈现出“中国风格”在工业设计领域落地的生动范例。清华美院2025届环艺系毕业展与包容性设计优秀学生作品展兼顾“设计育人”与“未来探索”两大方向,集中呈现青年设计师的创新思维与社会关怀。安踏运动大赛优秀作品展与“擘画未来人居百年”成果展,则分别从运动产业和未来生活视角,体现设计驱动下的产业新图景与生活新方式。 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未来,青岛将继续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汇聚创新资源,推动艺术设计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赋能产业,让“设计无界”的活力,加速转化为“青岛智造”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