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茅坑连猪圈,苍蝇嗡嗡转。”这是我市农村厕所之前的真实写照。2016年以来,通过无害化卫生改厕,村民用上了卫生干净的新式厕所,改变了农村千年陋习,且使用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粪便粪液浇灌农田,既绿色环保,农作物又增产增效。
2017年,我市继续深入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改厕工作,并将其列为市办实事项目,目前26万座农厕中已累计完成16万座,实现农村改厕全覆盖指日可待。同时,积极探索改厕长效管理机制,切实解决了改厕后续管护问题。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项目推进。成立农村改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改厕整体工作。各镇、街道成立相应领导小组,把改厕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市、镇(街道)、管区、村庄四级联动、并行推进,层层分解任务,目标到位,责任到人,节点倒逼,压茬进行,自上而下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同时,把“8、9、10”三个月作为农村改厕项目形象突破季,以此为抓手,制定详细的以周为单位的工作推进计划及具体保障措施(包括人员配备、资金保障、政策支持、奖惩措施、施工队伍及机械设备配备等方面),节点倒逼,压茬进行。把农村改厕工作认认真真、扎扎实实、不折不扣抓好落实,加快推进,迎头赶超,确保全年农村改厕任务在11月底前全面完成。
注重宣传引导,强化示范引领。利用各种媒介,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农村改厕宣传,深入发动干部群众,提高群众知晓率,变“要我改厕”为“我要改厕”, 有效调动干部群众改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动员农户自觉投入改厕工作。并通过召开各级农村改厕推进会、调度会、观摩会等形式,营造强大的舆论声势,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在确保项目进度的同时,加强项目组织管理和质量控制,保证项目质量效果。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明确“市抓示范镇(街道)、镇(街道)抓示范村、村抓示范户”的引导思路,有序开展农村改厕工作。
因地制宜,探索粪液资源化利用路径。积极鼓励支持各镇、街道结合当地生产生活方式、农业种植结构等实际,采用“政府投资+企业运营”的方式,免费为改厕户抽取粪液,二次发酵后用于农作物种植,形成政府、企业和农户多赢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将改厕与污水处理相结合。依托美丽乡村建设,选取10个村庄统一铺设管网,建设污水处理站(模块),开展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试点,彻底解决农村厕所粪液和生活污水处理问题。
自6月份起,我市灵活就业参保人员将按新标准扣缴社会保险费,具体标准如下:1、高档。单独缴养老每月1061.8元,养老+医疗每月1635.17元。1-5月补差额,单独缴养老399元,养老+医疗614.45元;2、中档。单独缴养老每月849.4元,养老+医疗每月1308.08元。1-5月补差额,单独缴养老319元,养老+医疗491.3元;3、低档。单独缴养老每月637元,养老+医疗每月980.98元。1-5月补差额,单独缴养老..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